《大学生村官园地》  
上一期    下一期
探索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发展项目

大学生村官凭借特色种养带民致富

   期次:2018年第15期   作者:于 谦 申 林 仲 满   查看:21   


近几年,我省大学生村官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投身创业富民主战场,在广袤绿野上奏响了一曲曲创业富民之歌,用创业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其中,有一群人瞄准特色种植、养殖项目,悉心经营,取得了可观效益,带富了一方百姓。

特色种植告别农业“老把式”

8月2日上午9时,大棚内的温度已达摄氏30多度,而邳州市八路镇香埠村村委会主任贾传涛仍在大棚内查看多肉植物生长情况。香埠村经济薄弱,大多数村民种植传统作物,收入微薄。通过外出学习和市场调研,贾传涛发现多肉植物市场潜力巨大,种植技术容易上手。刚开始,贾传涛利用村里废旧大棚作为种植试验基地,通过不断摸索,掌握了种植技术。2015年8月,贾传涛成立了多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村民免费提供种苗,按照协议价格批量收购,统一销售。贾传涛还探索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并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拓展了个性化的“专享多肉拼盘”业务。目前,合作社已吸纳15户村民入社,带动11户村民从事多肉种植,促进每户年增收近万元。

“把棉签放在花蕊上粘花粉,然后再把花粉涂在其它花的雌蕊上。”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二元村党支部副书记蔡同伍一边演示火龙果人工授粉过程一边向记者介绍道。2014年,蔡同伍发现宿迁地区火龙果种植少,市场需求量大。“只要温度适宜,火龙果是可以在温带地区生长和结果的。”打听到这样的信息,蔡同伍和同镇的大学生村官曾大千和刘希洋决定抱团创业。了解到山东种植火龙果较多,他们就多次前往拜师学习种植技术。2015年6月,三位大学生村官筹集200万元成立了同创红心火龙果种植合作社,建起了7个火龙果种植大棚。在种植过程中,他们遇到难题就查阅资料,并及时邀请专业人员实地指导。2017年,合作社纯收入达35万元,带动周边12户村民种植火龙果,促进每户年增收近2万元。 (下转2版)

(上接1版)
特种养殖拓宽增收新渠道
       “一个城里姑娘,在农村还能干出这么大的事业,真不简单!”说起灌云县同兴镇团荡村党支部书记牟亚梅,村民赞不绝口。灌云当地有吃蚕蛹、蚂蚱、豆丹的习俗,有人养殖蚕蛹和豆丹,但无人问津蚂蚱。为了掌握蚂蚱养殖技术,牟亚梅在书本上学、网络上查,还到山东、河北等养殖基地考察。2014年,牟亚梅流转了10亩土地,建成2个养殖大棚,从山东临沂引进了第一批种苗。牟亚梅每天用手机把蚂蚱的生长情况拍成视频,发给临沂养殖基地,请他们线上指导。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蚂蚱当年的销售额近10万元。目前,在牟亚梅的努力下,村里已建成17个养殖大棚,带动11户农民养殖蚂蚱,实现年收入40余万元。“蚂蚱还可作为中药,下一步将和科研机构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牟亚梅说。
       丹阳市珥陵镇积庆村最大的产业是奶牛养殖,而奶牛养殖产生的粪便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遭到环保部门多次通报督办。怎样既保障村民利益又破解污染难题?积庆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晓旭在网上查到,蚯蚓可以进食牛粪,“蚯蚓产出的有机肥还可以卖给菜农和花农”。2014年8月,徐晓旭多方动员村民入股,筹集到100万元资金,流转了100亩土地,开始蚯蚓养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徐晓旭养殖的蚯蚓每公斤卖到30元至60元。她还通过提取蚯蚓活性成分蚓激酶,开发出了地龙酒。去年,徐晓旭通过养殖蚯蚓处理牛粪近300吨,销售鲜活蚯蚓25吨、生物有机肥600吨、地龙酒8吨,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20余人,实现人均年增收1.5万元。
特色农场驶入脱贫快车道
      走进扬州市江都区滨湖村展鹏家庭农场,树木郁郁葱葱,林下鸡鸭争相觅食……俨然一幅自然、和谐的园林风景画。2013年7月,周展鹏承包了滨湖村80亩林场,创办了展鹏家庭农场。经过几年的摸索,农场有山羊200头、绿壳蛋鸡6000只、生态老鹅2000只,垂钓鱼塘30亩,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生态种植养殖基地。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农场采用“大学生村官+合作社”的模式,筹集了1000万元,引进了娃娃鱼、螃蟹、鳜鱼等特种水产养殖以及秋葵种植项目。目前,农场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带动100多人就业,帮助12户村民脱贫增收。提及周展鹏,贫困户陈红英夸赞道:“除了每年拿到2400多元田亩租金,我在农场打工一年至少还有1万元,我们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们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我想通过创业,改善乡亲们的生活。”在今年的盐城市创新创业大赛上,射阳县四明镇建华村党总支书记顾昕质朴的话语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2012年,顾昕流转150亩土地种植优质水稻,成立了家庭农场,当年收益就达47万元。2014年,顾昕吸纳30多户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联耕联种联营达4000亩。为了加快高效农业发展,顾昕又建设日光温室大棚1000亩,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附近村民发展大棚果蔬。去年,农场每亩实现利润11000元,带动120人就业,帮助17户农民脱贫。顾昕介绍,下一步要将农场打造成一个集绿色鲜果采摘和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园,吸引更多村民返乡创业。


 


江苏海洋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210次访问,全刊已有3222667次访问